圍棋歌謠創作大賽競賽開啟 讓孩子乘著詩歌飛翔
作者:新浪體育文章來源:足球直播吧發布日期:2020-04-02 07:54:26
圍棋文化暖心公益活動之五
“眾志成城杯”圍棋歌謠創作大賽競賽規程
圍棋是中國文化的精粹,也是東方文化的代表。它蘊含著東方的哲學和藝術,承載著歷史、文明與智慧。棋盤上的落子如行云流水,棋盤外的青春更應該神采飛揚,讓孩子乘著圍棋歌謠的翅膀飛翔。
一、指導單位:
中國圍棋協會
二、主辦單位:
三、支持單位:
弈客 騰訊 本站
四、歌謠主題:
智慧圍棋 伴我成長
五、征集對象:
《圍棋報》志愿者公益群、各級各類學校師生、社會各界人士
六、歌謠內容:
1。圍棋與人生
2。圍棋與成長
3。圍棋的價值
4。圍棋的歷史
5。圍棋詩詞改編
6。圍棋技術口訣
七、創作要求:
1。體裁必須是詩歌,包括兒歌、順口溜、古典詩詞、現代詩等。
2。為增加可讀性,可以在詩歌前添加簡略導語、或配上相應的圖片。
3。體式上可以是單詩,也可以是組詩。
4。歡迎發來配樂朗誦錄音、錄像資料。
5。改編作品必須附上原作。
6。一人多首作品的,如達到獲獎要求,只取其中最佳作品。
八、評選與獎勵:
1。舉辦方將組織專家對優秀圍棋歌謠進行評選。
金獎3名:①各獎電子獲獎證書,②2020年全年《圍棋報》電子版,創刊30周年紀念冊1冊,③《情動方圓走天下》一書作者親筆簽名本1本。
銀獎6名:①各獎電子獲獎證書,②2020年全年《圍棋報》,電子版創刊30周年紀念冊1冊,③《情動方圓走天下》1本。
銅獎12名:①各獎電子獲獎證書,②《情動方圓走天下》1本。
入圍獎(不超過30%,限5O名):①各獎電子獲獎證書,②2020年《圍棋報》電子版1年(50期)。
所有獲獎者作品在《圍棋報》、弈客、騰訊、本站網公布和發表;獲金獎作者刊發個人簡介和照片。
九、征集時間:
即日起至2020年5月15日止
十、投稿方式:
1。用電子郵件發至組委會郵箱360884405@qq.com。
2。郵件名注明:圍棋歌謠稿件
3。聯系人 錢國柱 手機 15335891430 微信15335891430
4,《圍棋報》志愿者公益群作者除發送上述郵箱外,還須在本群發布。
十一、本次圍棋歌謠創作大賽征集來的所有作品的出版權、使用權歸主辦方所有,最終解釋權為舉辦方。
2020年4月1日
附:讓孩子乘著圍棋歌謠的翅膀飛翔
王振華先生近影
王振華先生,1953年10月出生于湖北鄂州。畢業于武漢大學圖書館學系。《圍棋報》和全國圍棋育苗工程創始人,全國圍棋愛心志愿者小組組長,世界華人圍棋聯合會顧問。一生除了辦《圍棋報》還策劃了很多影響深遠活動。不遺余力推廣圍棋,近幾年來,帶著圍棋帶著愛走進監獄,走進聾啞學校……一生志愿,讓圍棋像陽光一樣照亮所有人。著有(含合著)《圍棋一點通》《趣味圍棋一點通》《趣味圍棋入門篇》《經典與變異》等。
總有聲音穿越時空而來,或遠或近,或巨或微;或蒼涼古樸,或清越悠揚;或令人擊節而舞,或讓人心魄撼動……這種旋律、節奏、和聲之音,給人以感官的愉悅、情感的打動、思想的感悟、生命的震撼。它就是飄飛著美的翅膀、陶冶人的情操、反映現實生活情感的動人藝術:音樂,同時也包含圍棋。
出席圍棋文化論壇
圍棋是一門藝術,也是一門哲理。講究的是順乎自然,舒暢純樸,在黑與白的天地之中尋求和諧之道,體現和諧之美與和諧之境界。圍棋既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道德情操、涵養境界;也能磨煉人的意志,培養堅韌的信念。可以說圍棋具有寧靜超出、神情飄渺的風采,又可以詮釋出人的世界觀、、道德觀、價值觀。作為藝術,圍棋讓人深深感受到它無盡的美;作為哲學,圍棋讓人從中悟出許多人生真諦。觀其得失,古今略備。
相關文件曾指出:“讓幼兒關注一些優質文學作品,能夠讓他們體會語言的優美與多元,更需要組織活動增深幼兒對相關作品的理解。”歌謠這種文學形式是最為久遠、基礎的體裁之一,它將兒童視作對象,具備容易教授、理解,純真有趣且生動形象的特點,它和兒童的實際生活極為貼近,因為其篇幅不長,內容容易理解、節奏明快,可以將游戲、教育與生活融為一體。所以,在開展兒童教學時,可以用歌謠這一形式展開教授,讓兒童在幼兒時期就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,并自覺探尋身邊的小知識。
與中國圍棋協會主席林建超(中)合影,右一是《圍棋報》總編錢國柱先生
圍棋與歌謠相結合,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。圍棋歌謠以其生活化的語言、生動形象的描述,讓孩子仿佛置身于生活情境中,喚醒孩子去積極思維,是適合學棋兒童的一種文學體裁。
學棋少年中,除了少數走的是崎嶇蜿蜒的競技之路,立志成為這方面的大家。絕大多數的家長其實更把目光注視在:通過孩子學圍棋,培養好的習慣,好的性格,敢于直面困難,挑戰自我等健康成長的圍棋素質教育,圍棋文化功能方面。
紋枰之外的人生,才是我們更大的棋局。
圍棋是中國文化的精粹,也是東方文化的代表。它蘊含著東方的哲學和藝術,承載著歷史、文明與智慧。
因此,我一直在想,我們的圍棋走進校園,除了單純的掛盤講解,應該還有更多的表達方式。
成立中國圍棋愛心圖書館合影
自2015年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以來,全國很多報刊媒體不約而同都在做同一件事,那就是搜集抗戰歌謠。
“牛兒還在山上吃草,放牛的卻不知道哪兒去了……”那一段時間,我的耳邊經常不停地唱響《歌唱二小放牛郎》,或許,歌曲里的孩子已漸漸老去,而童謠里那個將日寇引入我軍包圍圈而犧牲的少年英雄形象,仍鮮活地躍動在我們的記憶之中。
圍棋報明信片
據說曾有記者因為這首歌謠踏訪太行山,從多個地方王二小伙伴、研究者口中,還原出多個王二小式的少年英雄,雖難以確認誰就是歌中所唱的那個少年,但我們能共同感受到了那少年成為英雄所經歷的苦難與磨礪。一首童謠背后,是一群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之際,堅韌不屈,慨然赴死的壯烈。
因為抗戰歌曲的觸動,我想,圍棋進校園,如果能有一些膾炙人口的圍棋歌謠在校園傳唱,那么,它的意義應該超出了圍棋技術本身。如今AlphaGo已經戰勝世界頂尖棋手,所以我們傳播圍棋,應該在圍棋文化方面多下功夫。
王振華先生正在演出中
除了抗戰歌謠,校園民謠也曾經風靡一時。羅大佑、齊豫、侯德健、程琳、老狼、高曉松等校園歌手,詞人的涌現,構成了一個絕對經典的時代。曾經風光無限的校園民謠,無可爭議地記錄了一個時代、一種學校的文化氛圍、一代莘莘學子的夢想與追求和對易逝的青春歲月的懷念。
王振華和浙江麗水棋院李守勝院長親切交談
王振華在浙江麗水棋院吹奏竹笛
我略懂音樂,也曾創作一些圍棋歌謠。我以為就音樂作品本身而言,有兩個功能最不能被忽視:一是怡情,一是壯志。作為音樂作品的一個種類,校園歌謠(包含童謠)于人的作用亦是如此。但是,對于長期處在和平環境的現代人而言,音樂作品尤其是歌曲這種聲樂形式,怡情的作用也正逐漸被流行化和娛樂化,而于人壯志情懷的涵養和催奮作用,更是處于一種被邊緣化的狀態。校園歌謠(包含童謠)的創作,在這種流行化和娛樂化的浪潮中,也同樣被邊緣化。
竹笛名曲《草原夜色美》王振華演奏
我們常常能在一些所謂的電視選秀節目當中看到,在展示個人才藝環節時,很多少年兒童的才藝表演,不是與他們年齡相稱的兒歌、舞蹈,而是成人化的流行歌曲,或者模仿一些正在流行的成人舞。還有一種現象更令人擔憂,國內的年輕人包括很多未成年人,在娛樂形式的選擇上,正被日韓等國家的外來文化所誤導。一個顯著的例子就是韓國鳥叔的“騎馬舞”,竟然“跑”贏了咱們本民族眾多的優秀舞蹈,在很多的集會上,乃至在一些電視節目中,一度很多人都以模仿鳥叔的“騎馬舞”為樂事。
《圍棋報》成立三十周年特刊展示
對于外來文化,我們當然不能抱著“一棍子打死”的心態來看待,外來文化的精華部分,我們還是要吸納和包容的,這樣也有利于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傳承。但是,如果一味沉浸在外來文化的“快感”中不能自拔,那就是一件相當危險的事情了。作為中國人,唱中國的歌,跳中國的舞,尤其是經典歌曲和經典舞蹈,不但是一種文化自覺,更應該是一種文化自信。
而圍棋作為我們的國粹,應該承擔這樣的責任。事實上,歷代詩人的作品里也有大量流傳千古的關于圍棋的詩作。
王振華先生在學校指導學圍棋的孩子們
堯造圍棋,教子丹朱。
相關搜索
- 百度搜索:圍棋歌謠創作大賽競賽開啟 讓孩子乘著詩歌飛翔
- 360搜索:圍棋歌謠創作大賽競賽開啟 讓孩子乘著詩歌飛翔
- 搜狗搜索:圍棋歌謠創作大賽競賽開啟 讓孩子乘著詩歌飛翔